歷史沿革

歷史沿革

文欽公長子林獻堂,幼受祖母羅太夫人與父親之庭訓,特重民族文化氣節。割台之初獻堂為保存家族命脈,奉祖母之命率家人前往福建泉州避難。後來獻堂認為必須為受壓迫之台灣人民盡一己之力,因而返台為爭取台灣人之政治、教育權力,及社會、文化之革新而奮鬥。 林獻堂先生對台灣之貢獻實難勝數。舉其大者有: 在政治上1907年於日本奈良與梁啟超會面,1911年邀梁啟超訪台,促成台灣抗日轉向非武裝對抗路線。此後於1914年成立「同化會」,1918年籌組「六三法撤廢期成同盟會」,1920年組成「啟發會」(翌年改為「新民會」),1921年起領導長達15年的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」,1927年出任「台灣民眾黨」顧問,1930年擔任「臺灣地方自治聯盟」顧問。整體而言,其政治與社會運動著重在爭取台灣人的權利,並喚醒台灣人的民族意識,不再只能屈從於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。

文化上1921年時,台灣知識分子認為推動社會運動最大障礙在於人民知識不足,觀念落後。若要改變此一狀態,必先進行文化啟蒙工作。於是林獻堂、楊吉臣、蔣渭水等人於台北成立「台灣文化協會」,會員高達一千多人。「台灣文化協會」對文化啟蒙貢獻巨大,全台發行會報、舉辦文化演講、講習會、電影放映、新劇表演、讀書會等。範圍從都市擴展到鄉村,促使台灣民智大開。民眾對知識渴求日益增加,在此背景下,「台灣文化協會」決定利用暑假期間舉辦「夏季學校」,以霧峰萊園為講習會址,聘請一流教師開課以提升民智,課程豐富多元,為當時求知若渴的人民帶來無比豐富的精神糧食。1930年代起,中國掀起重視農村平民教育的浪潮,主張要改變國家必先改變基層人民。林獻堂與長子林攀龍亦認同此觀點,認為台灣社會運動之所以難以擴大,根本原因就在底層民眾支持不足,只有從底層農村開始培養自治精神,引進新的思想,才能使台灣人徹底覺醒。於是1932年「霧峰一新會」正式成立,主要活動包括生活改善、互相扶助、救災救貧、設圖書館、舉辦各種講習會、遠足、旅行、運動會等。

教育上1914年林獻堂為祖母羅太夫人祝壽,事後將祝壽金捐出。當時台灣子弟受日本教育政策歧視,缺乏升學管道,故決定成立一所專供台人子弟就學的中學。因此林獻堂增額捐出鉅款,並得到堂兄弟林紀堂、林烈堂、林偕堂支持。隔年,辜顯榮、林熊徵等大家族也共襄盛舉。然而日本總督雖同意設...

相關分類資訊

台北市【林雲龍建築師事務所】評價好嗎?

事務所名稱:林雲龍建築師事務所開業證號:工師業字第B000702號所在城市:台北市所在區域:大同區詳細地址:南京西路410號8樓之2...

台南市【林本建築師事務所】評價好嗎?

事務所名稱:林本建築師事務所開業證號:建開證字第U000656號所在城市:台南市所在區域:官田區詳細地址:隆田村四維街13號建築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