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跨學科教室】建築大師貝聿銘

【跨學科教室】建築大師貝聿銘

今年五月中,美國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,享年102歲。他的創作生涯長達60年,在世界各地留下超過70座優美建築,被讚許為「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」,更榮獲被譽為「建築界諾貝爾獎」的普利茲克獎。貝氏最為香港人熟悉的作品有兩件,其一是位於香港中環花園道的中國銀行大廈,造型的靈感源自中國的竹子;另一件作品則是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。兩個建築物有兩個共通點:一,主要材料都是玻璃,這也是貝氏愛用的建材;二,落成年份都是1989年。

職業教室建築師並不施工

「建築師」很多時候都令人誤會,以為他們是「起屋」的人,即施工者,但這是很大的誤解。原來建築師是負責設計和繪畫建築平面圖的專業人士,也叫「則師」或「畫則師」(而香港人常把當中的「則」字讀作「即」)。至於「落手落腳」負責建造工作的專業人士,則叫「工程師」。但建築師必須兼備工程師的力學知識,也要具備藝術家的審美眼光,兩者缺一不可。

中文教室「聿」「銘」粵音考起人

貝聿銘的「聿」字,粵音應當怎麼讀呢?原來它有多達三個粵音:月、律、核(不是「瞎」,而是一粒核的「核」),如今香港人多把它讀作「月」。不過,不管讀音怎樣,「聿」的意思都是一樣:筆。至於「銘」,它也有兩個讀音呢:明、皿。貝聿銘中的「銘」讀作後者,即整個中文名字的粵音是「貝月皿」。但「銘」讀作「明」也是有的,例如香港著名民主派人士李柱銘,便叫作「李柱『明』」。

考考你:「貝」、「聿」、「銘」三字分別屬於甚麼部首?

文化教室法國玻璃金字塔

貝聿銘眾多雅俗共賞的建築作品中,最為世界各地人士熟悉的,無疑是位於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。羅浮宮位於法國首都巴黎,正式名稱是「羅浮博物館」。它本來是國王的王宮,後來變成了博物館,長期展出的藝術品多達三萬五千件。

貝聿銘最初提出在這個文化重鎮,建造一座高21米的玻璃金字塔時,受到極大爭議,反對的法國人多達九成,更有報章譏笑為「迪士尼樂園新翼」。但他堅持到底,結果建成數年後大受歡迎,現在每年估計參觀人數多達1,000萬,遠超於起初預計的200萬人。

相關分類資訊

台北市【林貴榮建築師事務所】評價好嗎?

事務所名稱:林貴榮建築師事務所開業證號:工師業字第B001945號所在城市:台北市所在區域:大安區詳細地址:敦化南路1段344號6樓...